期末笔试改答辩 文澜课改谱新篇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9-01浏览次数:1017

学生记者 成思洁)作为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为目的而设立的“特区”性质的学院,文澜学院经管1201班的老师们在本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进行了全面广泛的创新和改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创新

文澜学院的马原考试摒弃了传统的笔试模式,为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本内容并灵活运用,避免马原学习变成死记硬背课本内容和大量刷题,朱书刚老师按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计算课程总评成绩,创新点在于考试采用提交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论文答辩。

期末论文要求同学们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一个现实问题或一个案例,学员个人每人需要提交一篇论文,每个小组以小组名义再提交一篇,学生论文成绩由个人和所在小组成绩各占20%组成,成绩由小组长和全班同学打分评定。论文提交并打分后进入答辩环节,每小组选出一名答辩人介绍论文选题意义及基本观点,其它成员进行补充,并就论文特点、创新点及不足回答现场观众的提问。朱书刚老师对此次创新考核十分重视,就期末考试方式与操作程序、论文格式及相关要求和现场答辩运行程序,均向大家印发了详细的说明文本。

2013625日答辩会在文波108举行,现场气氛严肃而热烈。刘茂林副校长、教务部陈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熊敏、文澜学院副院长应斌、辅导员莫甲风、教学秘书祖宝璐、马原授课教师朱书刚均亲临现场观看答辩,一些领导和老师还就论文内容进行了提问。文澜学院8个小组依次上台展示,结合“神十”成功发射、棱镜事件、厦门BRT爆炸、建设“美丽广东”等社会热点话题,用马克思主义中联系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论、社会历史发展普遍原则等基本原理,对事件或现象背后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经过激烈角逐,第七组“我爱马克思”小组凭借新颖的选题——“祛魅还俗”中国梦与“经久渐衰”美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紧密结合,和答辩人杨紫宁同学出色的现场发挥夺得第一名。

答辩环节结束后,刘茂林副校长上台讲话,对文澜学院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进行了充分肯定,他说,考试的创新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板块,从这次答辩会,他看到了文澜学子关心社会热点时事的国际眼光、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良好的口才和思辨能力,希望今后大家继续努力,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自己塑造成为新世纪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二,《政治经济学》考试创新

文澜学院本学期《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篇课程论文,并在组内推选一名或几名讲解人,结合视频、ppt等对论文主要思想进行讲解,论文要求同学们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原理分析经济危机的时代发展。

626日上午答辩会在文波106举行,7个小组依次上台展示本组成果。虽然是共同主题,各组在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经济危机的共性中,均表现出创新点。如以1933年经济危机和2008年金融危机作对比、以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其他理论作对比、从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关联增强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的时代演变等等,一些同学的讲解内容学术性与通俗性并重,以实际案例分析,从通俗角度入手并加入自己思考和质疑,精彩的阐释使答辩会极富含金量。

讲解环节结束后,朱巧玲老师对大家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对大家充分的准备进行了肯定,对每个小组的优势与不足均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并希望经过一学期的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课本知识,使马克思理论充分发挥其实践作用。